分享至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罗荣桓元帅的夫人林月琴晚年时,曾编著了有关罗帅生平事迹的3本书,送给李作鹏征求意见。

结果不料李作鹏竟在书上批道:“罗帅是伟大的政治家,不是军事家,在东北战场,90%以上的仗都是林彪指挥打的。”

李作鹏曾担任过林彪麾下第四野战军第43军军长,林彪的忠实追随者之一,李作鹏的这一评价是否存在偏颇呢?

翻开罗帅的履历我们可以看到,从土地革命时期一直到解放战争时期,罗帅一直都是在从事政治工作,是我党一名优秀的政工干部。

抗日战争时期,罗帅先后担任过八路军第115师政治部主任、115师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山东分局书记等职,基本没有直接出任过军事主官职务。

解放战时期,罗帅先后出任东北人民解放军副政治委员、东北军区第一副政治委员、东北野战军政治委员、第四野战军政治委员等,这些也都是政治干部,不是军事干部。

那么,这是不是说,只有担任过军事主官的人才能称得上是“军事家”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所谓军事家,指的是:对军事活动实施正确指引或擅长具体负责军事行动实施的人。

按照此定义来看的话,军事家就应该被分为“战略军事家”“战术军事家”。

军队的最高统帅可以是军事家,高级将领也可以是军事家。

1989年11月,中央军委公布了33位军事家,身为开国十大元帅之一的罗荣桓就名列其中。

当年进军东北后,罗帅奉命组建二线兵团,为主力部队输送了大量兵员,将东北野战军从原来的11万人发展到了150万人,成为各大野战军中实力最强的野战军,其兵力也占到全国总数的三分之一。

辽沈战役中,主要的指挥者虽然是林彪,但他也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尤其是在“打锦州”还是“打长春”问题上,罗帅始终坚持中央关于先打锦州把敌军封闭在东北予以全歼的战略决策,为夺取辽沈战役的最后胜利,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这样一个在军事、政治上都有巨大贡献的人,怎么能不是军事家呢?

但李作鹏却有自己的看法!

李作鹏振振有词道:

“实事求是地说,他是位政治元帅。抗日战争时在山东,我是参谋处处长,很多事情都是我处理完了再向他报告,特别是军事上的事。在东北,他身体不太好,军事上的事他过问不多。罗帅在四野口碑很好,他擅长政治工作,为人厚道,有长者之风。我们不能说一个人好,就什么都好,说一个人坏,就什么都坏。”

这样看起来,李作鹏此言也并非没有道理,说罗帅是位“政治元帅”,似乎也比较恰当。

毕竟罗荣桓元帅对我军政治工作的创建和发展贡献非常大。但要说他不是位“军事家”,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在革命战争年代,罗帅曾率兵开辟了山东抗日民主根据地,还曾参加指挥过辽沈战役、平津战役,为革命的胜利立下了不朽之功勋,这样的人怎么能不是军事家呢?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